历史文学网

历史文学网
以史为鉴

郑和为什么要七次下西洋?最远走到了哪里?

提到明朝的外交,最有名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郑和下西洋了,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、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,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(1405年),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(1433年),共计七次。

郑和此人虽为明朝的太监,但是他却是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,与历史上那些蛊惑君王、祸国殃民的太监相比,郑和真的是为明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那么明朝统治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派郑和下西洋呢,规模如此之大的航海活动必然是要消耗很大的国力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,总的来说,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:

一,宣扬明朝的国威

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“耀兵异域,示中国富强”,发展与诸番的友好关系,希望以外交手段来巩固明朝的地位,下西洋是为了“通好他国,怀柔远人”,从根本上出于明成祖本人的好大喜功,即以天朝上国自居,而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、输诚纳贡。

二,为了拓展海外贸易

郑和下西洋还有商业的性质,是要拓展海外贸易。明史专家吴晗在其《明初的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》一文中认为,郑和下西洋“是从国际贸易的收入上来解救当前的”财政困难的。持续三年之久的“靖难之役”使天下百姓疲于兵旅,社会经济残破不堪,而明成祖又急于封赏靖难功臣,增设武卫百司,以巩固新生的政权。对海外朝贡国实行开放政策,鼓励他们来华朝贡,以求输入更多的海外物品,这些海外物品在当时的赢利是非常可观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三,寻找建文帝的下落

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成祖朱棣,发动了“靖难之役”,篡夺了自己的侄儿建文帝(惠帝)的皇位。但是,朱棣在攻下南京之后,建文帝就不知所终了。于是,各种传言鹊起,有说建文帝在南京宫殿大火中被烧死的;有说大火扑灭后,建文帝从暗道逃出后到了海外的;有说建文帝流落到民间当了和尚的……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

早在元末明初,东南沿海一带就有不少中国人逃往海外谋生,朱棣怀疑建文帝也逃到了海外,于是,就派郑和下西洋,去追寻他的下落,以彻底消灭自己的对手。这个史实在清乾隆四年(公元1740年)张廷玉纂修的《明史·郑和传》中有记载:“成祖疑惠帝亡海外,欲踪迹之”,这也说明郑和的船队确实担负着寻找建文帝的使命。

那么郑和下西洋都到了哪里呢,最远又走到哪里呢?

郑和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沿海国家,还到达了东非,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,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到达最远的地方就是非洲东海岸,红海沿岸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无论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,都是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的,巩固了明朝的政治统治,开拓海外贸易解决了明朝内部的财政危机,还加强了中外文明的文化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