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学网

历史文学网
以史为鉴

东周分两段--春秋和战国

东周(公元前770年-公元前256年),中国历史上的朝代,西周覆灭后,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,史称周平王, 定都洛邑(今河南洛阳),史称东周。

东周分为两段:春秋和战国。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,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;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-公元前221年。

历史文学小编从两大方面来谈一下东周这段历史:

第一大方面: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?

第二大方面:春秋和战国的特点各是什么?


春秋和战国分期的原因,大致有以下几点:

1.历史上有两本书,《春秋》和《战国策》,后来的人便把历史上记载的这两个时段称作春秋和战国。

2.从社会本质上来讲,春秋时期是周天子之下的诸侯壮大后依然封建,没有改变封建性质的可能性;战国时期是各国兼并灭国的时期,虽然还有封建,但国君可随时剥脱封建权利,导致封建有形而无神。

3.春秋时期诸侯的政治理想是称霸,是尊王名义下的称霸;战国时期诸侯的政治理想是国土的扩张,是君权的扩张。

4.春秋时期诸侯和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隶属关系,战国时期诸侯和周天子是平起平坐。

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,春秋和战国虽同属于东周时期,但是在国家势力和意识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,所以历史这样分段便于后人对这段历史更清晰的了解。


春秋时期的特点:争霸


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,按年、季、月、日记录下来,一年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记录,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《春秋》。这便是春秋的命名。

春秋时期最大的特点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,那就是“争霸”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,因为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,诸侯群雄纷争,齐桓公、晋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相继称霸,史称春秋五霸。

不仅仅只有这春秋五霸,东周建立时,此时的周朝已衰弱到了极点,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,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,不再朝见周王,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。此间,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,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、晋国、宋国、陈国、郑国、卫国、鲁国、曹国、楚国、秦国、吴国、越国、燕国等。

由此可见,春秋时期是非常混乱的,诸侯国之间战火不断,晋楚争霸、吴越争霸等等。

到了春秋末年,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取而代之的是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秦七国统治的的时代。至此,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,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——战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战国时期的特点:兼并


战国时期各国以统一为目标,攻城灭国。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:韩、赵、魏、齐、楚、燕、秦。这便是历史上的“战国七雄”。

“七雄”形成,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。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上迎来变革的高峰。战国时期,土地国有制彻底瓦解,土地私有制也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和发展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的改革或变法运动促进了这一转变。土地自由买卖已经合法化,参与土地买卖的有贫民、官僚和贵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