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学网

历史文学网
以史为鉴

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?一麻袋钱仅能买到一袋大米!

国民政府在孙中山去世后逐渐开始腐败,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了个人私利大肆敛财,一方面不断通过更换货币,兑换货币,搜刮民财,变换花样强取豪夺全国人民的财富;另外一方面国民政府为了打内战,不惜饮鸩止渴,筹措军费,不负责任,不顾社会物资供应量,滥发钞票。

通货膨胀的基本起因是金融性的,政府向四大银行(中国银行、中国交通银行、中央银行、中国农业银行)借款,四大银行又印刷钞票来满足需求;还受到非金融性的因素影响,比如商品紧缺和货币信用跌落,这背后的原因既有政府滥发货币的结果,也有日本占领和封锁造成工业萧条农业抛荒等影响。

钱已经变得不值钱了,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非常惊人。


通货膨胀带来了经济秩序的紊乱,首当其冲受影响的肯定是老百姓,老百姓苦不堪言,最严重的时候100斤粮食就要二十多万,就连一个烧饼都二三百元。工薪阶层好点,但也是怨声载道,经济近乎崩溃,工厂停工,失业率飙升,没有经济来源更加凄惨。

在上海这个经济中心甚至出现"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半袋米"的局面,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。

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制度。1939年以前,通货膨胀速度较为缓慢,物价上升指数还未超过法币增发指数,1947年起法币进入崩溃阶段。

下面这些老照片更加生动的表现了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现象:

老百姓把一麻袋装的钱放到黄包车上:

领到工资的普通工人:

上街买日用品要这样装钱:

疯狂印刷的法币: